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wǎng) > 美文美圖 > 正文
作者: 來源: 菏澤日報 發(fā)表時間: 2025-04-02 09:19
□ 魏淑元
又是一年春光好,又到清明祭掃時。
清明節(jié)祭祖掃墓,是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的中華傳統(tǒng)習俗,深深融入了炎黃子孫的血脈。
我的家鄉(xiāng)定陶,自古享有西周故里、天下之中盛譽。清明時節(jié)的祭祀風俗源遠流長,祭掃活動豐富多彩。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參軍入伍離開家鄉(xiāng),無論在偏遠的海島,還是繁華的都市,魂牽夢縈的不僅是魯西南一馬平川的千里沃野和淳樸厚道的風土人情,更令我難以忘懷的是一年一度清明節(jié)祭祀先人、追思掃墓的習俗。
小時候,每到清明節(jié),常常要跟著大人們帶著供品和香火紙錢來到家族墓地,燒香擺供,添墳掃墓,祭祀祖先,祈求天堂安好,福蔭后人,在稚嫩的心靈中深深種下了清明祭祀的種子。
上學帶紅領巾的孩提時代,適逢定陶興建烈士陵園。陵園離我家不足三里,每年清明節(jié)都要排著隊伍,打著隊旗,抬著花圈來到烈士陵園掃墓。定陶戰(zhàn)役紀念碑記載著當年的炮火硝煙,蒼松翠柏訴說著英雄的壯舉,眼前浮現(xiàn)著槍林彈雨的歷史畫卷。1946年9月,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天險,發(fā)起著名的定陶戰(zhàn)役。此役,我軍以傷亡3500人的代價換來了勝利,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三師和整編第四十七師大部。不僅粉碎了國民黨軍對晉冀魯豫解放區(qū)的進攻,而且為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瞻仰烈士陵墓,聆聽英雄故事,聳立的紀念碑、莊嚴的紀念堂和靜穆的烈士墓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蒼松在追思先烈,翠柏在悼念英雄。寒來暑往,耳濡目染,在這里,我懂得了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明白了如何繼承先烈遺志、怎樣傳承紅色基因的道理。
離開家鄉(xiāng)數(shù)十年的歲月里,每當清明回鄉(xiāng)祭祖掃墓,我首先要到烈士陵園,鞠躬獻花,憑吊悼念長眠于定陶的英雄烈士,是他們的鮮血染紅了這片熱土,是他們的生命孕育了春天里盛開的鮮花,是他們的壯舉換取了后人幸福安寧的生活。
清明,一個古老的節(jié)氣符號,隨著時代的變遷,賦予了許許多多的時代內涵。清明祭掃,也同樣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演變。如今,傳統(tǒng)的祭祀方式已經(jīng)悄悄改變,敬獻鮮花取代了焚香燒紙,祭祀祖宗的同時憑吊先烈,激勵后人,展示著中華民族的歷史傳承和文化自信,清明祭祀也必將更加文明、更加時尚……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央視網(wǎng) 中國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日報 中青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山東網(wǎng) 魯網(wǎng)
菏澤市政府網(wǎng) 菏澤文明網(wǎng) 菏澤市紀檢監(jiān)察網(wǎng) 燈塔-菏澤黨建網(wǎng) 菏澤長安網(wǎng) 菏澤廣電網(wǎng) 菏澤市教育和體育局 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
中國徐州網(wǎng) 連網(wǎng) 鹽城新聞網(wǎng) 宿遷網(wǎng) 淮安新聞網(wǎng) 蚌埠新聞網(wǎng) 阜陽新聞網(wǎng) 淮北新聞網(wǎng) 拂曉新聞網(wǎng) 中國亳州網(wǎng)
舜網(wǎng) 青報網(wǎng) 聊城新聞網(wǎng) 德州新聞網(wǎng) 濱州網(wǎng) 東營網(wǎng) 水母網(wǎng) 中華泰山網(wǎng) 東方圣城網(wǎng) 瑯琊新聞網(wǎng)